1973年5月,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受命前往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,期间,周恩来总理亲自找到了杨勇,并告知他中央准备任命他为新疆军区司令员、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及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,并询问他的意见。新疆位于祖国西北,战略意义非常重大,因此中央需要一位有卓越能力并且中央信得过的干部来主持工作。
杨勇明白这一点,他略加思索后,对总理表示自己会服从中央的安排。但他也坦言,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军队工作,担任地方职务的经验较少,若同时担任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和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,恐怕会力不从心。因此,杨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,是否可以只担任军区司令员,由其他同志负责担任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的职务。
展开剩余88%周恩来总理耐心地向杨勇解释,中央确实曾考虑过王恩茂同志的提名,但因为受到一定的阻力,目前还无法实行。中央决定派杨勇赴疆,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。新疆不仅是一个边疆要地,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,局势复杂,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来稳定局面。周恩来强调,杨勇到任后,首要任务是推动民族团结,有了这个基础,其他的工作就会变得顺利。对新疆的复杂情况和挑战,杨勇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。
听完总理的详细讲解,杨勇坚定地表示,一定全力以赴,决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。由于时间紧迫,杨勇没有回家与家人告别,只是简短地给在沈阳的妻子林彬打了一个电话,随后便带着警卫员和秘书飞往新疆。
其实,杨勇心中曾有一个想法,他本打算推荐王恩茂与自己共同搭档一同赴新疆。不过,当时的王恩茂由于某些原因,已经调离新疆,担任了芜湖地区的第一副书记。周恩来也经过全盘考量,认为王恩茂此时重返新疆的时机尚未成熟,因此决定让杨勇先赴疆,稳住新疆的局面。
王恩茂与新疆的缘分始于1949年,当时他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政委,带领部队进入新疆,自此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感。王恩茂曾多次主政新疆,担任省区党委一把手长达25年之久。对此他深情地说:“我热爱新疆,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。我死后,希望埋葬在天山脚下。”最终,王恩茂与家族三代人都长眠于新疆,实现了他生前的誓言。
1952年,王恩茂出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、新疆军区代政委,全面领导新疆工作。在他的领导下,新疆的土地改革顺利推进,帮助210万农民获得了730万亩土地,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。面对新疆的严酷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滞后问题,王恩茂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推动了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。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,是王恩茂借鉴苏联国营农场经验的产物,创造了新疆发展史上的辉煌。
在王恩茂的领导下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取得了显著成绩,党中央对其模式给予了充分认可,并派遣全国各地的代表前往新疆考察。代表们看到的,是整齐的道路、郁郁葱葱的林带和繁茂的作物,展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。一次,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邀请王恩茂到家中做客,他激动地表示:“我们翻了身,感谢毛主席,我打了两袋馕,想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!”王恩茂深受感动,将老人的心愿上报给中央,最终库尔班吐鲁木得以亲自去北京,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。
为了加强民族团结,王恩茂提出了“三个一”的教育活动,强调新疆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少数民族和汉族干部的共同努力。他致力于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,改善了新疆的民族关系,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深厚敬意。
正因为王恩茂在新疆的威望,杨勇本想与他一同合作,然而由于王恩茂当时被调离新疆,杨勇的这个建议未能实现。周恩来也表示,由于当前的形势,重启王恩茂的新疆之行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,因此决定先由杨勇入疆,稳步推进工作。
在临行前,周恩来询问杨勇对治理新疆的看法。杨勇明确表示:“不管是建设还是打仗,始终要依靠群众,特别是依靠七百多万各民族的群众,落实党的民族政策,搞好民族团结,这才是工作的基础。”周恩来听后非常满意,握住杨勇的手,表示赞赏。
杨勇到新疆的第一天,旧友徐国贤便提醒他说:“新疆的条件极其艰苦,戈壁沙漠无边无际,身为接近60岁的你,身体能否适应?”杨勇笑着答道:“左宗棠当年收复伊犁时,已年近古稀,今天我也要为新疆贡献我的力量,哪怕是将这把老骨头埋在天山脚下也值得!”听到这话,徐国贤拍着大腿说:“杨司令有此决心,那我也留在新疆。”
杨勇深入新疆各地调研,认识到要改变新疆的落后局面,必须打通交通瓶颈,修建天山公路和南疆铁路,连接北疆与南疆,这不仅关乎人民的出行,也对加强国防至关重要。杨勇向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李达汇报了这一想法,李达也赞同了这一建议。
1973年7月,杨勇将修路的提案上报给中央,并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。随后,杨勇立即召集自治区和军区领导开会,研究“两路”的建设问题,并要求保证设计精细、施工严谨、力争提前完成。
在杨勇的领导下,天山公路和南疆铁路的建设迅速启动,1974年开工,经过数万解放军官兵的艰苦努力,最终顺利完成。这两条重要的交通干道,不仅大大缩短了南北疆的路程,还促进了新疆的政治、经济发展,成为新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。
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自1954年成立以来,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数百万建设者将荒漠化土地变成了绿洲,为新疆的经济繁荣贡献了力量。1977年,杨勇调任副总参谋长,协助邓小平工作,并成为实际上的总参掌门人。
1983年1月6日,杨勇因病去世,享年70岁。在临终前,他依然挂念新疆,放心不下这片土地的未来。而他对新疆的深厚感情,也在王恩茂接任新疆领导职务后得到了延续。王恩茂回到新疆后,依然秉持着对新疆的深情,投入到各项建设中,直至1985年退休。
王恩茂最终离开领导岗位后,并没有选择离开新疆,而是继续在乌鲁木齐居住,并始终关心新疆的发展。2001年,王恩茂因病去世,遵照他的遗愿,骨灰被安葬在天山脚下,兑现了他生前的诺言:“我爱新疆,我要永远守在这里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联富配资-炒股配资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之家门户-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