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中国建立之初,有些解放战争时期职务并不高的将领,尽管评级授衔时获得了较高的职级,比如刘昌毅将军。根据刘昌毅的经历,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曾分别担任过王树声、陈锡联、曾绍山的副手,先后担任过纵队副司令员、副军长等职务,但从未担任过纵队司令或军长。那么,为什么他在授衔时会被评定为正军级,并获得中将军衔呢?
刘昌毅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将,红四方面军曾培养了众多著名的军事人物,如许世友、陈再道、王建安、王近山、杜义德、周希汉、聂凤智等。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,刘昌毅虽然在解放战争期间一直担任副职,但他也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,并为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。
例如,1946年6月,中原突围战役时,刘昌毅在担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时,协助司令员王树声指挥作战。突围部队从西南方向突破敌人的封锁后,虽然成功突围,但敌人紧追不舍,迅速集结重兵展开围追堵截。战斗非常激烈,突围的部队按人数逐渐被压缩,逐步分散成小单位:一个营后面追着敌人的一个团,一个连被敌人的一个营紧紧追赶,甚至一个排也被敌人连着一个连追击。整整一天的战斗几乎没有间断。
展开剩余69%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,部队终于在鄂西北地区停下脚步,迎来了恶劣的环境考验。当时正值酷暑,部队在山地中奔波,非战斗减员数量已经超过了战斗减员,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。敌人将部队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区域,如果不尽快突破,部队将有可能全军覆灭。在这种危急情况下,王树声和刘昌毅果断指挥,指引部队在苍峪沟展开反击,一举歼灭敌军300余人,成功突破了包围圈,为部队带来了喘息的机会。
到达鄂西北后,刘昌毅继续在当地带领部队展开游击战斗,成立了鄂西北军区,担任副司令员,负责指挥下辖三个军分区。然而,鄂西北的情况极其复杂。该地区土地贫瘠,百姓贫困,长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统治。敌军采取了严密的保甲制度和反复的扫荡政策,极力封锁交通和资源,力图将解放军困死在山林中。部队每天都在山中活动,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,几乎每天都处于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,长时间无法吃上一顿热饭,极度艰苦。尽管如此,刘昌毅作为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,依旧保持着高昂的斗志,并因其指挥风格直率、勇猛而被部下亲切地称为“活张飞”。他在军事上常常主张主动出击,常说要带着部队去华北打一场大仗。
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,刘昌毅和王树声坚守鄂西北整整一年。在这期间,刘昌毅带领部队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——继续留在鄂西北进行斗争,还是带少数精锐部队外出作战,主力部队到其他地区支援。最终,刘昌毅和张才千率一部分部队南渡江汉地区,而他则带领另一部分部队前往大别山开展游击战。
在向东突围的过程中,部队连续与敌人交战,遭遇了电台损坏和失联的困境。最后,他们抵达了皖西金寨县。在与当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后,刘昌毅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,并成功发展起皖西的根据地。金寨县曾是四方面军作战的地方,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,刘昌毅的部队也得以在那里稳定下来,并成立了皖西人民自卫军,他担任了司令员一职,全面负责皖西地区的各项工作。
在刘昌毅在皖西开辟根据地的几个月后,刘邓大军横跨千里,挺进大别山,陈锡联领导的三纵也进入了皖西,最终两支部队合并,刘昌毅被任命为三纵副司令员。在这之后,他继续在前线与刘邓指挥的部队共同作战,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。
新中国成立后,刘昌毅的军事生涯仍未结束,他被调任到铁道兵部公安部队副司令员,后来又担任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等重要职务。如果单从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副职的经历来看,可能会有人质疑他能否获得中将军衔,但事实上,刘昌毅虽然职务一直未曾显赫,甚至从未担任过纵队司令或军长,但他在中原突围、鄂西北、皖西等多场战斗中,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。无论是军事指挥,还是实际战斗中的贡献,他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,正因如此,他最终被授予了正军级中将的军衔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富配资-炒股配资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之家门户-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