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的夜市,本是啤酒的主场 —— 烤串滋滋冒油,小龙虾红亮诱人,桌角堆着半箱啤酒,碰杯声、笑闹声能传到街对面。可这几年去夜市转一圈就会发现:桌上的啤酒瓶越来越少,有的桌甚至全是酸梅汤、汽水,曾经的 “夜市顶流” 咋就不招人待见了?资深酒友总结的 4 个原因,说出来可能你也有同感。
一、价格涨得 “喝不起”,普通老百姓犯了难十来年前逛夜市,啤酒是 “性价比之王”——2.5 元一瓶,点上三五瓶也就十来块,配着烤串能聊一整晚。可现在再问价,最便宜的也要 5 块,稍微带点名气的牌子直奔十几块,比瓶装饮料还贵。
更让人无奈的是,工资没咋涨,啤酒价却像坐了火箭。现在去夜市,点 4 瓶啤酒就快 30 块,够买两斤小龙虾了;要是人多喝一箱,小一百块没了,不少人嘀咕:“这钱买点肉串不香吗?”
展开剩余72%毕竟常喝啤酒的大多是普通工薪族,以前图个实惠,现在价格翻了倍,又不是非喝不可,自然就少买了。有摊主说:“以前一晚能卖两箱,现在三天卖不了一箱,好多客人问了价就换汽水了。”
二、味道变得 “没灵魂”,老酒友喝一口就摇头“现在的啤酒,跟水似的!” 这是不少老酒友的吐槽。以前的啤酒,开瓶时 “砰” 的一声,泡沫细腻得能挂杯,喝起来带点麦芽的甜、啤酒花的微苦,咽下去还有股醇厚的回甘。
可现在为了压成本,不少厂家动了 “歪心思”:不用纯麦芽,掺点玉米淀粉、大米;啤酒花也换成便宜的替代品,有的甚至直接加香精。这么一来,啤酒没了原本的麦香,喝着寡淡无味,咽下去嘴里还发涩,跟以前的味道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老主顾喝一次就失望:“以前就好这口麦芽香,现在喝着跟兑了水的糖水似的,还不如喝凉白开。” 口味没了竞争力,自然留不住人。
三、大家开始 “惜命”,健康比痛快更重要以前喝啤酒,图的是 “冰镇痛快”,管它啥热量、啥啤酒肚。可这几年不一样了 —— 朋友圈里晒健身餐的越来越多,体检报告上的 “脂肪肝” 提醒越来越扎眼,大家的健康弦绷得越来越紧。
谁都知道,啤酒喝多了不仅涨肚子,还伤肝、影响睡眠。现在去夜市,年轻人宁愿点杯无糖汽水,说 “喝着没负担”;中年人更实在,“以前喝到半夜,现在九点就想回家睡觉,啤酒那点劲儿,不如留着第二天上班”。
就连夜市摊主都发现:“以前年轻人凑桌必点啤酒,现在一上来就问‘有常温酸奶吗’,健康成了头一条,啤酒自然靠边站。”
四、喝啤酒的人少了,主力群体在缩水啤酒的 “铁杆粉丝”,大多是 20 到 50 岁的人 —— 年轻人爱凑热闹,中年人爱配烧烤。可这几年,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,喝啤酒的主力群体正在变少。
2017 年有组国际数据挺扎心:我国 20 到 50 岁的啤酒主力消费者,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降到 48.76%。这几年下来,这个数还在往下掉。简单说就是:能喝、爱喝啤酒的人少了,销量自然上不去。
更关键的是,现在的年轻人兴趣太多了 —— 奶茶、果酒、气泡水,选择比以前多得多,啤酒在他们眼里,早就不是 “夜市唯一选项” 了。
其实啤酒销量下滑,不光是这四个原因。有人说 “现在喝酒场合少了,以前聚餐必喝,现在大家更爱聊聊天”;也有人说 “瓶装啤酒太占地方,不如小包装饮料方便”。
你觉得,除了这些,还有啥原因让啤酒不火了?夏天去夜市,你现在更爱点啥喝的?
发布于:广东省联富配资-炒股配资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之家门户-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